党群工作
当前位置:首页>>党群工作>>正文
  • 生声传诵丨清泉涤尘沙——焦裕禄的玉壶丹心
  • 作者:林雅迪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6:09:11 阅读:次 

  • 在历史的长河中,清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照亮了岁月的征程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《芙蓉楼送辛渐》中写道: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以冰心玉壶自喻高洁品格。他一生因刚直屡遭贬谪,生活困苦,却始终秉持“立身贵廉明”的原则。在任期间,他自费修缮县学,拒绝富商捐赠,直言:“学问如清泉,沾金则浊。”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,将廉洁奉公视为为官从政的底线和本分。

    岁月流逝,千年后,这种清廉的精神在另一位人民公仆身上得到了生动的诠释,他就是焦裕禄,一个用生命诠释“冰心玉壶”精神的共产党员。

    1962年,焦裕禄调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,当时的兰考县正遭遇严重的风沙、盐碱和内涝灾害,经济发展滞后,人民生活困苦。但他毫不退缩,勇挑重担,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
    焦裕禄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、廉洁自律的作风,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,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。他到兰考任职时,县委为他安排了一间条件较好的宿舍,但他坚决拒绝,选择住在一间简陋的平房里,他说:“我是来工作的,不是来享受的。”他的办公室和宿舍陈设简单,只有一张床、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,生活用品也十分朴素。

    undefined

    焦裕禄不仅严格要求自己,对待家人也近乎严苛。有一天,大儿子焦国庆在外面看戏,很晚才回家,焦裕禄问谁给买的票。焦国庆说,当时自己说是焦书记的儿子,检票员就放他进了门。焦裕禄批评了儿子,责令他把票钱送到戏院。不久后,焦裕禄草拟的《干部十不准》在兰考推行,要求实在而具体,用制度约束干部做到清正廉洁、不贪不腐。

    焦裕禄长期身患重病,但他依然坚持工作,甚至拒绝住院治疗。他说:“兰考的群众还在受苦,我不能躺在病床上。”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,他依然心系兰考的发展和群众的疾苦。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,就是:

    “把我运回兰考

    埋在沙堆上

    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

    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

    undefined

    从王昌龄的“冰心玉壶拒浊世”到焦裕禄的“廉洁为民做公仆”,清廉不仅是品格,更是穿透时空的信仰之力。这种力量跨越千年,依然熠熠生辉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。

    让我们铭记这些清正廉洁的先贤与榜样,传承他们的精神,让清泉涤尘,让冰心玉壶照耀人间,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,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清廉篇章。


    音频链接:https://cypan.xmoc.edu.cn/share/b8bca0ca45ec036d9c33f213de